中文 English

中文

English

为了信号“不掉线”

日期:2025-03-15 06:10:28     来源:大发官网快三计划

  

为了信号“不掉线”

  “不掉线”的信号从何而来?沿着隧道敷设的漏泄同轴电缆(以下简称“漏缆”)功不可没。

  漏缆技术此前仅被少数发达国家掌握。经过十几年努力,中国非公有制企业500强之一的中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天科技”)打破国外垄断,相关这类的产品上榜工信部“第四批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名单。

  日前,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正常采访时,中天科技董事长薛济萍自豪地说:“我们已建成国内漏缆品种最全、顶级规模的研发和生产基地,可与美、德等国著名企业比肩。”

  漏缆之所以被用于隧道、桥梁等场合,是因为其不仅能传输手机信号,还可以像天线一样,将接收到的信号传回通信基站。

  本世纪初,我国高铁和城市地铁建设步伐加快,对漏缆的需求也慢慢变得大。当时国外品牌技术相对成熟,市场占有率极高。面对这一状况,薛济萍果断拍板:自主研发高水准的漏缆产品,服务国家轨道交通建设!

  从2006年组建研发团队开始技术攻关,到生产出第一根漏缆,中天科技旗下中天射频电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天射频”)仅用了一年左右时间。然而,产品销路并不顺畅。

  “当时,我们满脑子想的都是如何打开市场、如何赢得用户信赖。”中天射频总经理徐宗铭回忆道,“其实聚焦起来就是一个问题——产品性能。”

  “按照以往惯用的做法,对漏泄电缆传输和辐射特性的评估是在自由空间环境下进行的。”中天射频总工程师赵瑞静介绍,“所谓自由空间,指分别环绕漏缆和测试天线形成的直径两米的圆柱体内不能有任何金属物质,否则会影响测试精度。而漏缆常用于隧道等密闭空间,隧道壁对信号的反射作用较大,自由空间环境无法完全模拟漏缆工作的环境。”

  怎么办?在厂内直接开挖隧道显然不现实。那么,能不能在地面上建一条模拟隧道呢?

  研发团队分头行动,开展了大量工程调研,结合专家意见,最终确定建设圆形及矩形两种结构的模拟隧道,用于模拟地铁隧道和站厅等多种典型场景的信号覆盖效果。

  “模拟隧道不仅配置了先进测试设备和自动化检测系统,还注重尽量还原实景细节。”徐宗铭和记者说,“包括地面墙壁钢筋混凝土结构等,我们都做了专业设计。”

  依托模拟隧道,团队先后完成了多种施工情景下的漏缆信号辐射特性研究与性能验证。比如,在两种隧道结构中,测试两根或多根漏缆在不同安装间距下的电磁性能;设置接收天线与漏缆的不同距离,研究信号强弱之间的关联性……

  近乎严苛的测试环境,为产品打开市场奠定了基础。2008年,中天漏缆成功中标南京地铁一号线南延段项目,国外品牌垄断市场的局面从此开始改变。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天科技逐渐跻身漏缆行业第一方阵,并在桥隧占比达60%以上的京张高铁一展身手,助力打造出全球首条实现5G全覆盖的“智慧高铁”。

  “这是世界上最长的公铁两用斜拉桥,全长11072米。”中天科技总裁薛驰和记者说,“因为江面宽,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南通市分公司放弃了在岸边建铁塔发射信号的方式,改用漏缆作为通信设施,并提出2G、3G、4G、5G信号必须全覆盖。”

  “以前,2G到4G的载波频段覆盖范围为700兆赫兹到2700兆赫兹。5G商用后,这一范围被扩至3600兆赫兹。”徐宗铭说,要把这么宽的频段做进一根漏缆里,且要满足高铁列车强信号屏蔽下的覆盖要求,绝非易事。

  在中天射频的生产车间内,徐宗铭指着漏缆中铜带上许多细致的槽孔对记者说:“这就是我们的专利技术,也是实现2G到5G信号兼容的关键。”

  “不同频率的电磁波波长不同。频率低的波长长,可以比作‘花生’;频率高的波长短,好比‘小米’。”赵瑞静解释,因为频率差距大,如何开槽面临不小的挑战。

  槽开太大,“小米”一下子全漏出来,高频信号来不及传到线G信号很差;槽开太小,“花生”漏不出来,也就是频率低的信号无法释放,又会导致2G信号很差。

  终于有一天,他们从双节棍原理中获得灵感——一根棍子很难兼顾击中远、近两种距离的目标,使用双节棍后,两段叠加可击中远距目标;折叠起来又可命中近距目标。

  受此启发,研发人员改变原有连续开槽思路,创造性开发出裂变槽专利技术。他们将单槽孔裂变为多个小缝隙单元,对低频来说,多个小缝隙单元相连增加了缝隙总长,可以泄漏频率低的信号,提升“花生”的泄漏能力;对高频来说,单缝隙长度较短,“小米”也能均匀地泄漏出来。

  如今,这项“冠军产品”已被大范围的使用在国内高铁、地铁线路与跨江大桥等各类工程的通信系统覆盖。

  “今年两会期间,习强调,‘加强科学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层次地融合’‘激发各类经营主体的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这让我们深受鼓舞、倍添动力。”薛驰向记者表示,未来,中天科技将以“强主线、补短板”链式创新、“特色化、高端化”差异创新、“抓机遇、布新篇”向上创新三大创新举措,努力构建面向全球化的技术体系和产业体系。

  据《自然》杂志近日报道,美国新兴技术观察站(ETO)一项分析报告发现,中国目前正在进行的大部分芯片设计和制造研究方面的基础研究,有望为未来的计算硬件奠定基础。

  车市竞争从价格战转向智驾战。近期上市的几款新车上搭载或升级智驾功能,包括15万元级的深蓝L07,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表示:“今年8月将智驾覆盖到10万元级车型。“比亚迪多款车型搭载了基于地平线M的天神之眼C高阶智驾系统。

  此项研究中,团队将金属熔化,并利用团队前期制备的高质量单层二硫化钼压砧做挤压,实现了多种二维金属的普适制备。

  近日,来自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陈喆研究员团队,联合浙江大学化学系白宏震、汤谷平教授及海洋学院王楠副教授团队,在材料科学领域的国际顶级期刊Advanced Materials上发表最新研究成果。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北大—清华生命科学联合中心白洋团队13日凌晨在国际学术期刊《细胞》发表成果,构建首个作物根际细菌基因组数据库以及作物根际病毒基因组数据库,

  我出生在安徽寿县农村,幼时目睹父老乡亲缺医少药的困境,长大后便下定决心做一名医生,治病救人。

  2025年3月13日是第20个世界肾脏日,本届主题是“您的肾脏还好吗?早检查,保健康”,旨在呼吁全社会关注肾脏健康,提高对慢性肾脏病的早期认识,强调了早期发现和干预对肾脏健康的重要性。

  从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获悉,该所王占彪研究员团队定量解析了童装、针织衫、工作服、T恤和作训服等棉质纺织品“从种子到成衣”全阶段的碳排放情况,即碳足迹,并提出对应的具体“减碳”策略,为我国棉花纺织服装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思路和线索,也为全球棉花纺织产业减排策略的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发表在环境科学类国际期刊《资源、保护与回收》上。

  刚开学,我和学生聊天,询问他们假期有啥进步。有学生说深入钻研了英语六级通关秘籍,自信本学期六级必定取得高分;有学生讲潜心研究了高压绝缘,C刊论文胜券在握;

  这个春天,慢慢的变多“Z世代”新农人走进田间地头,带来春耕新气象。如今,他接到了3000多亩农田的服务“订单”,周边农户都乐意把农田托付给这个老练的“新农人”来打理。

  在总结11个术前免穿刺手术案例的基础上,邢念增在国际上首创“前列腺癌免穿刺理念”。

  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和大范围的应用,能够推动数实深层次地融合,释放需求潜力,提升产出效率,推动全要素生产率持续提高。

  2025年世界移动通信大会(MWC2025)虽已落幕,但引发的思考和争论仍在持续。

  龙泉又多了一张新名片——汽车空调热管理产业,全市不到30万的人口中,就有近2万人从事汽车空调行业。

  发展新质生产力,抢占科学技术创新与产业创新制高点已成为各国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抢占先机的“首选项”。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机遇之下,找准产业高质量发展需求的“钉子”,砸实科技成果转化的“锤子”,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策略的关键。

  CGT25型燃气轮机额定输出功率25兆瓦,具有功率密度大、结构紧密相连、地域适应能力强、双燃料适配及在线

  科普事业的发展,是一场与时代共进的征程。把科普这一“翼”做强做优,在全社会形成崇尚科学、追求创新的良好风尚,就能更好助力科学技术创新的腾飞。

  从伦理治理的角度看,研发者应在数据收集、模型训练和算法设计阶段,引入多样性、多元化的视角,避免单一文化或群体偏见主导AI。

官方微信

大发官网快三计划 | 京ICP备17047215号-1